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大唐佛道演义小说(老子佛)全文免费阅读_老子佛小说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大唐佛道演义小说(老子佛)全文免费阅读_老子佛小说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2023-11-24 06:26:13    编辑:亚豪小说    浏览:130
  • 大唐佛道演义

    主角老子佛出自小说推荐《大唐佛道演义》,作者“老蔡不菜”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本书会持续更新,但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更新不定时定点。前面会多写一些佛教和道教早期在中国的发展,到了唐朝故事正式展开。喜欢故事的朋友不要着急,了解了两个教派的发展史,有助于观书。...

    老蔡不菜 状态:连载中 类型:资讯
    立即阅读

《大唐佛道演义》 小说介绍

小说推荐《大唐佛道演义》是由作者“老蔡不菜”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老子佛,其中内容简介:这些精通百家思想的人才开始撰论著书,主张重法治,核名实,举贤才,整饬吏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思想拯救已经岌岌可危的东汉政权,救社稷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军阀割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建立魏国政权的过程中,崇尚法术,用人主张唯才是举,甚至号召选举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

大唐佛道演义第4章 玄风兴起在线免费阅读 免费试读

第一次把大乘般若学传入中国的僧人是支楼加谶,支楼加谶简称支谶,原月氏国人,他秉承法戒,以精勤著称,奉诵群经,志在宣扬佛法。

支楼加谶于汉恒帝建和元年来到洛阳,在七年时间中,翻译出了佛经十五部三十卷,支楼加谶经常和天竺沙门竺佛硕合作翻译经书,如‘般舟三昧经’。

竺佛朔宣读原本梵文,支楼加谶翻译为汉语,居士孟莲笔录为文。当时在洛阳同时从事翻译经文的还有支耀、康居、康孟祥等人。这些翻译经书的人,不只是翻译经书,同时还要讲经传教,他们为了传教方便,从大量佛经中摘出要点,做成经抄本。

东汉末年的翻译经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翻译经书者主要是外来僧人,他们单独翻译或者合作翻译,虽然也有少量中国僧人或者居士加入其中,但只是从事辅助工作。

二、外来僧人带来什么佛经,就翻译什么佛经,而且大小乘典籍同时被翻译流传。不过人们对大小乘佛经并不能区别开来,把他们都看做释迦牟尼的佛法。

三、以翻译的经文为主,著述和注释非常很少。

四、翻译经书的行为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而是由民间地主阶层及其部分知识分子信徒资助进行。

东汉时,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出来,而且以洛阳为中心,佛教比以往在神州上有了更大的传播。但人们还是把佛教与黄老玄学并谈,认为两者基本是一回事。

汉桓帝把老子、孔子、佛并行祭祀,认为他们都可以保佑人们延年益寿,国家长治久安。

外来的僧人在传道的过程中,依附于传统的黄老道术,他们基本学习了当时中国流行的方术,如安世高不仅精通五行之术,而且洞晓医术,睹色知病,妙手诊脉,每次给人看病,那人必定痊愈,乃至鸟兽呜呼,闻声知心,这些僧人借助了这些神通方术吸引了信徒。

一般信众似乎对他们的天文星象方面的方术更感兴趣,对佛教的佛法却是不甚明了,而且他们在翻译的经书中,也常常运用了一些人们所熟悉的老庄道教经典术语,作为对佛经内容的解释。

这也是早期佛教要在中国立足传道无法避免的一些手法。

在东汉黄巾军起义后,在徐州官府任职的丹阳人筰融,信仰佛教,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大兴土木,建立佛寺。

筰融建立的佛寺十分宏伟豪华,用铜来铸造佛像,并在表面涂上黄金,没有把黄老与佛并祀。这个佛寺可容纳三千人在寺庙中学习佛法。

筰融还经常举行盛大的浴佛法会,在八十里的范围内铺席设酒菜饭食,招待前来参加法会的人。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兴建佛寺与佛像和社会一般民众信奉佛教的情况。可见当时战争少,生活环境比洛阳相对安定的徐州,是佛教流行的重要地区。

东汉时,除了洛阳、徐州地区有佛寺外,豫州也有佛塔的建筑。

东汉末年之时,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到了最后剩下三大割据集团。

魏:

以曹操为首,挟天子为政治傀儡,自命为中央朝廷,发号施令,占据江北广大地区。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身死,其子曹丕废汉建魏国,自称皇帝,此既魏文帝,以洛阳为都城。

蜀:

以刘备为首,占据益州、汉中一带,于公元221年建蜀国,自称汉皇帝,建都成都。

吴:

以孙权为首,占据江南广大地区,公元222年建吴国,自称吴王,此既吴大帝,先是建都武昌,后建都建业。

三国时期的佛教发展主要集中在魏国和吴国。

魏国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崇尚名法之治,但在名义上仍然尊儒教思想为正统,对东汉以来广为流传的黄老神仙道术和鬼神祭祀一并采用了严格限制的政策,一切不符合儒教的庙宇全部下令毁掉。

佛教的传播也在魏的禁止之列,但曹操没有对方士或僧侣采取屠杀政策,只是控制他们,防止他们用方术来煽动人民,危及政权。

魏国中期禁令松弛,一些印度和西域僧人又在洛阳从事翻译经书和传教活动。

魏国第一个翻译经书的僧人昙柯迦罗,在魏国嘉平年间从中印度来到洛阳。当时魏国也有一些佛教僧侣,他们不是按佛教的戒律出家,只是把头发剪去,显得与一般人不同,而且举行斋戒,从事祭祀。

昙柯迦罗来到魏国后,应当地僧侣的请求,翻译出了小乘大众部戒律节选本‘魏僧祇戒本’一卷,并请印度和西域僧担任戒师授戒,从此以后魏国开始按照戒律授戒度僧。

此外康居沙门康僧铠在嘉平末年来到洛阳,翻译出宣传在家居士学出家之戒的‘瑜伽(qie)长者经’一卷。

安息国沙门昙帝也在魏正元年间来到洛阳,翻译出了法藏部戒律‘昙无德羯磨’一卷。

接着龟兹人帛延在魏甘露年间来到洛阳,翻译出了‘首楞严经’二卷,‘须赖经’一卷,‘除灾患经’一卷,这些佛教律学经典的译出,适应了当时佛教的需要。

东汉末年,大乘般(bo)若(re)学说已经传入中国,般若经的部分章节已经译成汉文,但在当时并不流行,传播不广。

在魏初的时候,玄学思想盛行,既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宣称以无为本,般若学说诸法皆空的教义,吸引了一些当时研究玄学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对大乘般若学说产生了兴趣。

用老庄玄学理论来理解大乘般若学说,因为大乘般若学说在社会上有了需要,僧侣们开始研究和讲解‘般若经’的教义。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朱士行,朱士行是个学者,在甘露五年出家之前,已经在洛阳开始研究和讲解竺佛朔与支楼加谶一起翻译的‘道行经’,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了的内容略去,而且音译错误地方很多,读起来前后不连贯,解释不通,不能尽数诠释般若要义。朱士行为了求取‘般若经’,决心到于阗去。

于阗是天山南路的东西交通中心,印度佛教经此地传入中国。朱士行到于阗时,此地大乘佛法虽然已经广为流行,但居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小乘佛法。

朱士行要派弟子把抄写好的‘般若经’送回洛阳时,被此地信奉小乘佛教的信众得知,他们欲借助国王的力量阻拦,便对国王说,汉人的沙门想要将外道经书带回汉人的地方,这将会使正统法门在汉地的传播受到影响和迷惑,如果王上现在不加以阻拦,将成为我佛的罪人。

后朱士行无奈只得烧经为验,他说如果火不焚经,便要国王准许带般若经回到汉地,国王一想,当即同意。谁知这经书入火后,竟然不焚,国王与众小乘佛法信徒便不再阻拦。

朱士行从甘露五年到于阗,一直到晋太康三年,不断的派弟子把所抄写的经书送回洛阳,前后达二十多年,他已八十岁高龄圆寂于于阗。

朱士行所抄写的正品佛经胡本九十章,在西晋时由竺叔兰翻译为‘放光般若经’二十卷。此经与竺法护翻译的‘光赞般若经’十卷,内容迎合玄学风尚,曾经在西晋风靡一时。

朱士行是第一位西行求法的汉僧,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佛教徒已经不再满足于印度僧人和西域僧人带来什么经书,就翻译什么经书,然后学习什么经书。而是按照当时的传播情况和玄学风的需要,主动到西域以及印度求取佛经。

小说《大唐佛道演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小说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